【专家解说】内痔应该做哪些检查?

HOUSE INFORMATION

  痔疮根据不同的部位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生于齿线以上,由粘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称为内痔。

  内痔应该做哪些检查

  1、视诊: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出血过多时,可见贫血症状,患者面色苍白无血色。肛门局部多没有明显异常,内痔脱出时常呈暗紫色。患者可用一面小镜子对准肛门,蹲下做排便动作,自行视诊。

  2、指检:早期内痔为柔软光滑的黏膜隆起,指诊时不易摸到,中、晚期内痔因黏膜表面受炎症刺激或经常受摩擦刺激,导致纤维化增生,变厚、变硬,能摸到内痔。

  3、肛镜检:在聚光灯下作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方可看到内痔向肛镜内突出,呈半球状,大小不等,鲜红或紫红色,表面纤维化明显者色略灰白。原发内痔一般在截石位3、7、11点,称母痔,像心脏内的三尖瓣,长在固定的位置上。其余为子痔。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或渗血。

  PPH微创技术

  PPH手术即吻合器痔环切术,适用于各类痔疮,尤其是重度内痔和部分直肠粘膜脱垂的病人。其原理是:保留肛垫,将部分内痔及痔上黏膜、黏膜下组织环行切除吻合的同时,进行瞬间吻合。既阻断了痔的血液供应,又将滑脱组织悬吊固定,将病理状态的肛管直肠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状态。

  PPH技术背景

  美国强生微创痔疮手术(PPH)又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建立在肛垫学说基础上的,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于1993年成功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治疗Ⅱ-Ⅳ度重痔,不破坏肛垫正常生理功能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极大减轻术后疼痛的痔吻合术。它通过对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进行环形切除。有效治疗重度脱垂内痔。至今全世界已有30万痔疮患者成功实施了 PPH手术,在中国,自2000年开展来,近15000名患者成功接受了该项手术。

  PPH的治疗效果

  痔疮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肛垫”出了问题。传统疗法多是针对痔本身,虽也有一定疗效,但不十分理想,术后症状的缓解率较低;或即使取得暂时性缓解,但1、2年后症状容易复发。

  PPH手术与传统疗法不同,它并不直接处理痔本身,而是用一种从美国进口的特殊器械,将痔上方的直肠粘膜脱垂带作环形切除,同时也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从而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因此效果比较理想。尤其对一些用传统疗法十分棘手的痔类型,如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PPH手术也具有很好的疗效。

  对内痔、外痔、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都有着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用于Ⅲ、Ⅳ度内痔的治疗。

  对适用范围(适用症)的补充:

  (1)第二期内痔疮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伴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位。

  (2)第三期内痔疮 便时带血或滴血,伴内痔脱出,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脱出,须用手塞回。

  (3)第四期内痔疮 内痔脱出不能回纳,内痔可伴发绞窄、嵌顿。

  (4)环状混合痔疮 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初时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呈间歇性发作。中期痔核较大,隆起,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

  (5)嵌顿痔疮 肛管下移,痔核外翻合并肛缘水肿,血栓形成为主。外观肛门肿胀,部分黏膜溃烂,出血,剧烈疼痛,被动体闰,排便困难。

  (6)手术失败的二三期痔疮

  (7)直肠内脱垂 肛门下坠感或里急后重。直肠脱垂本身四分之三的病人是肛门有凸出肿物。初始肿物可自行回位,随着病情发展需用手塞回,甚至咳嗽、喷嚏、举重物的增加腹压时也可脱出。未能及时复位可发生水肿、嵌顿或绞窄,疼痛剧烈,脱出的黏膜可出现溃疡出血。排便调节的问题和失禁也很常见。直肠反复脱出,可致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污染内裤,肛周皮肤出现潮湿、瘙痒、皮肤增厚。